立足“三品”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

责任编辑:区新闻中心 文章来源:区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:2017-08-29 点 击 量:1862

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鲜明提出“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”,再次强调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“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”。这些部署要求对基层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核心在改善供给、满足需求、助农增收。东坡作为基层区县,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结合实际,注重抓关键、补短板,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,以产品质量为根本,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,聚焦农产品“品种、品质、品牌”,让农民愿意生产、卖得出去、收入增加,全力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路子。

打造优良品种,好品种产出好产品。品种是农产品最重要的差异化因素。好的、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品种,对展示区域个性、满足消费者体验、提升产量品质、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和最终利润,具有决定性作用。我们通过结构调整,着力破解品种过旧过老、种植零星分散、拳头产品不突出等问题,切实选出好品种、产出好产品。注重传统品种向名优特新转变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树立适度超前意识,积极与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对接,大力引进名、优、特、新品种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逐渐淘汰传统落后品种,满足消费者求新、求优的需求。注重从跟风种植向科学规划转变。整合力量资源,科学规划编制《土壤种植区划地图》,明确主要农作物在东坡区238个村的适宜种植范围。同时,从分散作战向打造拳头产品转变。东坡区种植业量大面广,种植的品种很多,一度缺乏代表性的拳头产品。对此,我们坚持突出“东坡个性”,不搞“大杂烩”“一锅炖”,举全区之力重点推出沃柑、爱媛等个性品种,积极争创国家地理保护标志,建设全国沃柑之乡、爱媛之乡。

提升产品品质,好品质带出好销路。当前,消费者的苦衷是“吃荤的怕激素、吃素的怕毒素、能吃什么心里没数”,农产品品质提升关键就是要解决消费者吃什么的问题。只有让消费者买得放心、吃得安心,才能真正实现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我们认为,坚持标准化生产,才是产品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。我们致力发展连片规模经营,坚持道路交通、扶贫项目、农业基建等跟着产业发展走,改变以往“谁需要、投给谁”的模式,变为“谁的产业发展好、谁的经营标准化程度高,就优先保障谁”的模式,切实把基础设施建在产业链上,今年内力争把泡菜产业园区打造成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区。我们将全域推进绿色生态农业,建立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,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,实现“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”的全程质量追溯。一个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好坏,与专业人才的带头引领作用发挥如何息息相关。好的品种能否成功引进、落地生根、提升品质,除政府搭台外,更多要靠土专家、田秀才。我们坚持从村社开始,层层发掘,将本土的专家能人评选出来、举荐出来,建立乡土农业专家库,在品种更新、品质提升上给予政策、资金扶持,切实发挥其带动引领作用。

做强做响品牌,好品牌卖出好价钱。品牌具有垄断性,据统计,占有市场份额40%以上的品牌,就具有市场定价权。好的农业品牌,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、提升市场占有率、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我们积极创建地域标志浓厚的农产品公共品牌。东坡区现有农产品品牌商标800余件,但没有类似于寿光蔬菜、五常大米等地域特色的公共品牌。创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地域品牌,光靠一个企业、一个部门干不成,必须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,举全区之力打造一两个特色品牌,打造全国知名的“东坡味道”。同时,积极抢占“微笑曲线”的两端。微笑曲线一端是专利和技术、另一端是品牌和市场,我们目前还处于低附加值的底端,农民赚的还是“辛苦钱”。占领“微笑曲线”的两端,主要靠农业企业和农业经营者,但党委、政府也责无旁贷,必须积极参与。我们创新探索财政奖补新方式,设立产业扶持奖补基金,改变以往“改一亩奖多少钱、栽一株奖多少钱”的模式,重点对技术支撑和品牌培育开展奖补,一方面对有专利、有技术、连片经营的农业经营业主给予奖补,鼓励其占领“微笑曲线”的技术高端;另一方面对争创名牌,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或农业经营业主给予奖补,鼓励其占领“微笑曲线”的品牌高端,两端发力,未来可期。

转自8月23日《四川日报》

 

app下载
微博
微信